48、第 48 章_六十年代县城生涯
朋友小说网 > 六十年代县城生涯 > 48、第 48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8、第 48 章

  姜萱很郁闷。

  昨晚还是没拦住,柴房的铁皮炉子被收走了,害得她想躲房里偷偷烧水也不行。

  大清早起来,没有烧水壶和锅,连菜刀都没了,整个大杂院,只留下杨婶那边的一把缺了口的破菜刀,说是让左邻右舍一起公用……

  姜萱抹把脸,走进柴房翻破烂,找到了一个煎药的破瓦罐。

  摁到灶台上,生火烧水,等了足足半小时,才把水烧开了。

  “小姜啊,你要不要用菜刀?”杨婶问。

  “不用,”姜萱说,“我只烧点水,待会洗两根黄瓜,早饭先吃这个。”

  就这个条件,恐怕熬杂米粥都要两个小时才行呢。

  听到姜萱这么说,杨婶也没再吭声,忙着择菜淘洗。

  田寡妇骂骂咧咧一早上,同样翻出了黑漆漆的土瓦罐,艰难地烧水做饭。

  七点四十分,姜萱准时锁门,拿着半根胡萝卜出门上班。

  刚走到大街上,姜萱吓了一跳。

  只见平时空旷的街道上,一夜之间就多出了两个高约三米的土高炉,顶上还有一个长长的排烟囱,炉膛在最下方,旁边还有鼓风箱。

  相隔五米远的空地上,光膀子的男人们忙得热火朝天,擦着汗,还在堆砌新的土高炉呢。

  姜萱:……

  那些人似乎遇到了难题,“这炉子内衬要掺麻丝,麻丝没了,得让人去收。”

  “收什么麻丝?头发行不?”女学生自告奋勇。

  办事人员一听,猛拍大腿,“还真行,同志们,你们的麻花辫派上用场了!”

  “剪刀呢?谁有剪刀?”

  “来了来了,剪刀在这……”

  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两根黑亮的麻花辫当场剪了下来。

  旁边的青年使劲拍手,“好!大家给柳翠翠同志鼓掌,为了支援炼钢工作,主动献出了自己的麻花辫!”

  “我也来!”另一个女学生出列。

  “我我我……”

  在场的女生年纪都不大,估计都是初高中的学生,一个个踊跃举手,争先恐后剪掉自己的麻花辫。

  不知道是哪个“人才”递出来的推子,男生们不甘落后,争相剃了光头,碎头发统统扫进了簸箕,拿去给土高炉搪内衬。

  望着那一溜锃亮的光头,姜萱叹为观止。

  群众热情越发高涨,甚至有女生站出来表示愿意剃光头,一群人争相鼓掌,口头表扬。

  眼瞅着这把火要烧到路过的行人身上,姜萱摸摸自己的麻花辫,连忙转过身,脚底抹油悄悄跑了。

  她还是别掺合了,离远点,免得最后连头发都保不住。

  来到邮电局,气氛也是相当高昂。

  八点整,薛主任拿着新发下来的学习文件,站在大厅中央,开始发表动员讲话。

  “……大家看一看文件啊,中心思想就是号召全民大炼钢铁,街道那边响应号召,连夜建起了‘炼铁炉’,咱们邮电局不能干看着,也得去帮忙啊!”

  “我们能帮什么忙?”妇女问。

  “矿区后面有矿山,男人都去挖矿,女人帮忙搬运……”

  徐玲玲举手:“主任,我们还得工作呢!拍电报也不能扔下不管啊。”

  “拍电报这种事,留一个人就行了,寄信件和派发包裹也是,都只留一个人。大家轮流来啊,都把东西收拾收拾,去矿区帮忙!”

  拍电报的窗口有三个,叶萍不想去,留下来坚守岗位。

  姜萱和徐玲玲双双丧着脸,被迫跟着大部队前往矿区。

  不去不知道,一去吓一跳。

  矿山前面乌泱泱的一群人,男人们热火朝天挖矿石,两个小伙敲锣鼓,妇女大姐们扭秧歌打气,空前绝后的团结。

  连学校里的小学生都冒出来了,一个个拿着派发的小锤子,围着一块巨大的矿石用力敲,敲碎了扫进簸箕,再倒进桶里,运往炼铁厂。

  姜萱逮住了一小只问:“你们敲这块矿石干什么?”

  “老师说,敲碎了再扔进炼铁炉,能烧出更多的铁水。”

  “……你们老师说的不对。”姜萱无语。

  小毛头声音稚嫩:“大家都是这么干的,我们要给叔叔们帮忙哩。”

  姜萱望着那双天真懵动的小眼睛,心有触动,“为什么要帮忙呢?你才七八岁,应该去上学,长大了用知识回报社会。”

  “我长大要去当兵!保家卫国!”

  小小年纪志向远大,姜萱自愧不如,看着他又低头拿起小锤子,用力敲着矿石,那认真倔强的小模样,姜萱心里更是羞愧了。

  默默跟着徐玲玲走进队伍,和其他妇女站成一排,帮忙传运矿石。

  耳边锣鼓声不息,加油打气的呐喊声此起彼伏。人人兴致高昂,无形中拧成了一股绳。

  身处这样的环境,姜萱仿佛也受到了感染,不知不觉跟着大部队一起唱歌,脸上扬起笑容。

  然而干了不到半小时,太阳升起,姜萱快累瘫了。

  热血不能当饭吃,她得冷静点,去阴凉地歇歇再说。

  “哎,你去哪?”徐玲玲喊住她。

  姜萱扶额,假装快要晕倒的虚弱模样,“我的头好晕,我想去倒点水喝。”

  “你等等!”恰逢后面传过来一大块矿石,徐玲玲苦逼地接过来,又递给前面不认识的妇女,腆着脸道:

  “大姐,这是我工友,她头晕,我扶着她去那边坐坐,给她倒点水喝。”

  “行吧,待会记得过来啊。”

  “哎知道啦。”徐玲玲拉着姜萱就跑。

  姜萱:……

  一山更比一山高啊,这个妞儿也想偷懒,故意拿她当借口呢。

  两人低着头快步行走,专门避开了邮电局的那帮妇女大姐,最后一屁股坐在大树后面,累得双双叹气。

  “我的妈呀,我从来没这么累过,让我歇歇。”徐玲玲捶腰捶腿。

  姜萱木着脸:“徐玲玲同志,你不是要帮忙给我倒水喝吗?”

  “少来,当我看不出你装头晕啊?”

  “……那你倒是别跟过来啊。”

  “姜萱同志,我们革命友谊比天高比海深,你拍拍良心再说话,你一个人跑去偷懒,也不说拉我一把,好意思吗?”

  “那待会回去干活,该换你装头晕了。”姜萱露出真面目。

  “……”徐玲玲陡然沉默,“行吧,下回我晕。”

  约定了下次偷懒的契机,两人成功握手言和,坐在树荫下,齐刷刷靠着树桩乘凉发呆。

  徐玲玲丧着脸,“昨晚我家的菜刀剪刀铁锅都被收走了……”

  “这算什么?”姜萱苦着脸,“我的铁皮炉子都没了。”

  “你们街道还收炉子啊?”语气惊讶。

  “收。”

  “那你比我惨啊……”

  面对眼前无情的嘲笑和碾压,姜萱看着她,幽幽道:“我还有菜刀,提前藏到了箱子底下,没被搜出来。”

  话音刚落,徐玲玲呸了她一声。

 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,累得不想说话。

  没多久,徐玲玲歪着脑袋,“你不是要结婚吗?什么时候办酒席啊?”

  “还没定,郑西洲出远门了,回来才和我领证呢。”

  “你们还没领证呢?”徐玲玲惊讶。

  “是啊。”姜萱点点头,拿出背包里的军绿色水壶,拧开水壶盖,仰头咕噜噜喝着水。

  “为什么你不嫁给我哥呢?我哥的条件比那个郑西洲好多了,一个是公安,一个是混混二流子……”

  姜萱呛得连连咳嗽。

  徐玲玲拧着眉:“姜萱同志,主席他老人家说过,面对问题不能逃避,你最好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题。”

  “主席他老人家说过这句话吗?”姜萱困惑。

  “别打岔!你必须回答这个问题。”徐玲玲坐直身子,眼神认真,颇有几分固执的意味。

  看见她这副模样,姜萱慢慢收起了说笑的心态,眼睫低垂,像是在犹豫着该怎么回答。

  “我不喜欢别人的怀疑,”姜萱轻声说,“徐长安……也就是你哥,他总是追着我问东问西。”

  “郑西洲不一样,他带着我回家,给我办户口,买新衣裳,带我下馆子吃红烧肉,还愿意上交工资。我跟着他,什么都不用怕,那个感觉就是,天塌了都有他顶着呢。”

  姜萱说完,止不住脸红,觉得气氛有点尴尬,借口说要去上厕所,抓着背包,忙不迭逃之夭夭。

  徐玲玲拦都没拦住,没好气地坐回原地,“至于跑吗?我又没和你生气。”

  说到底,还是有缘无份。

  但凡没有郑西洲,但凡没有郑西洲……算了,皇帝不急太监急,她还是别操心了。

  拍拍屁股站起身,准备回去继续干活,转头就撞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。

  挺阔利落的公安制服,一张脸年轻英俊,脸色平静,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。

  徐玲玲吓得够呛,“哥!你啥时候来这里的?”

  “刚刚。”徐长安淡淡地说,“听说邮电局也来了人,我找你找了半天,给你送手套。”

  说完递过来一双劳保手套,“拿着,你们要搬矿石,一天下来手心都能磨破了。”

  徐玲玲高兴地接过来,又问:“你怎么也在这里?”

  “机关干部都来支援了,我能不来吗?”

  “……”

  徐长安催促:“行了别顾着偷懒,快去帮忙。”

  徐玲玲不情不愿回去搬矿石,徐长安看着她走远,又扭头看向姜萱离开的方向,眼中晦暗不明。

  姜萱正躲在办公室舒服地吹电风扇呢。

  黄三殷勤倒水,“嫂子,你怎么不早点过来找我?多亏了昨天你提醒我买锅,我姐今早还夸我有先见之明呢。”

  昨晚一群人敲锣打鼓来收菜刀铁锅,害得一大家子都没睡好。

  姜萱简直神了!黄三对她毕恭毕敬,又把兜里的十块钱拿出来,“给,刚好十块钱,我姐报销了买锅的钱,用不着我欠债了。”

  姜萱才花光了钱,口袋里干干净净,乍然收到借出去的十块钱,乐得找不着北。

  “那我收了啊。”

  “收呗,”黄三又说,“嫂子,待会我给你安排个轻松的,用不着大热天站在外面搬矿石。”

  “别提了,我什么都不想干。”姜萱坐下了就不想起来。“那简单,外面不是忙着修‘炼铁炉’吗?急着要鼓风箱,我跟你们领导说一声,让你跟着我一起帮忙去。”

  “你们去找鼓风箱,我跟着有什么用?”大热天到处跑,还不如站在原地搬矿石呢。

  “我去就行了,你回家睡觉都行!”

  “……”姜萱默默给郑西洲的这个小跟班点了一个赞。

  接下来的时间,姜萱终于不用辛苦搬矿石了,顶着徐玲玲幽怨的视线,离开了妇女队伍。

  黄三和其他人去外面的厂子找鼓风箱。

  姜萱落在后头,没打算跟上去,从矿区出来,街上的空旷地都被划了线,说是要留着地方建造“炼铁炉”,有的甚至已经开始生火炼铁了。

  高约三米多的黄泥炉,上方冒着浓浓烟雾,边上搭了一个简易高台,方便人站在上面,往炉口里倾倒煤球和铁矿石。

  “大牛,火再烧旺点,这个矿石咋还没化呢?”

  “是不是温度不够高?”

  “不知道啊,继续烧着看看。”

  旁边的妇女干脆道:“要不俺去拿被褥,把这个炉子围起来,好歹能让温度高点。”

  男人猛拍大腿,“对对对,这个肯定有用……”

  姜萱远远地看着,仿佛在看小孩子玩过家家……什么都不懂,还要学着炼铁,就这种条件,能练出铁才怪了。

  姜萱看不下去,那么多的煤球扔进去,还有不少收来的废铁,未免太浪费了。

  如果能提醒两句,至少能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。

  姜萱走上前,没有直接提醒,反而说:“同志,我看你们进度挺快的啊,这么快就开始了。”

  “没有,才刚把火升起来。”语气谦虚。

  姜萱笑笑:“那也挺快的了,我刚从矿区出来,听说那里面专业炼铁的,都是用焦炭当燃料的,说是用那个才能熬出铁水……”

  “真的假的?”

  “我骗你干什么?同志,你找人去矿区打听打听,那边有铁矿厂,人家那是专业的!”

  铁矿石的化学方程式都没学明白,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,那个一氧化碳才是重中之重!

  单单拿着柴禾煤球当燃料,有个屁用。

  姜萱说完,见那个男人将信将疑,也没再吭声,扭头就走了。

  她人微言轻,说再多也没用,全国上下都在炼钢,造成的浪费多了去了,以后都是经验教训。

  回到家,大杂院居然没人!

  姜萱不信邪,敲了敲杨婶家的门,没人应声,又去看田寡妇那边,还是没人。

  奇怪,人都跑哪里去了。

  姜萱站在门口,叉腰望着空荡荡的大杂院。

  忽然,姜萱灵机一动,关紧院子大门,门闩插上,连忙给灶膛生火,趁着四周没人,回到房间拿出空间里的铁锅,抓紧时间熬了一大锅小米粥。

  端着锅回房,等到温度晾的差不多,姜萱直接塞进了空间,大松一口气。

  起码这两天的汤粥有着落了。

  一觉睡到下午两点多,姜萱听到外面的动静,打着哈欠出来。

  杨婶诧异:“你什么时候回来的?不用上班吗?”

  “我去帮忙搬矿石了,刚刚回来睡了一会。”姜萱解释。

  说罢,姜萱看见了杨婶短短的齐肩头发,呆滞道:“婶子,你的头发……”

  “剪了,”杨婶叹气,“我这还算好的,那些女学生一个个都是光头,听说还是主动报名剃光头的。”

  姜萱:……!!!

  姜萱惊恐地摸摸自己又黑又亮的麻花辫,“她们还要头发干什么呀?”

  “说是要做鼓风箱,那个什么活塞,要绑鸡毛,我也不懂这些,直接把头发剪掉,给她们得了。”

  “必须剪吗?”姜萱欲哭无泪。

  “也没有,都是靠自愿,你要是不想剪,记得别往那些女学生跟前凑就对了。”

  杨婶是倒霉,碰巧半路撞上了,又急着回家做饭,利落地剪了齐耳短发。

  下午田寡妇回来,大蛋二蛋都剃成了光头,招娣也没能逃过去。

  姜萱更惊恐了,晚上临睡时,拿出之前拍的结婚照,上周才从照相馆取回来,不是现代常见的彩色照,是黑白照片。

  虽然照片颜色单调,但是拍的挺好看,很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照片的韵味。

  两人依偎着,姜萱笑得有点傻,郑西洲微微皱着眉,似乎有点嫌弃,但眉宇间也能看出心情极好。

  姜萱摸摸照片上男人的脸,低声说:“你再不回来,我的麻花辫都要保不住了!”

  第二天出门,姜萱给自己裹了头巾,低着头狂奔,远远看见成群结队的女学生,吓得转头就跑,一路惊险来到邮电局。

  刚进门,就看见老大姐拿着剪刀,站在前面招呼,“小叶啊,玲玲,你们得做一个表率,齐肩短发也挺好看的,是吧?”

  姜萱:……

  作者有话要说:郑:我回来的时候,一切都变了。

  ——

  推一推下本预收:《知青进城后(穿书)》

  都是年代文,讲述女主进城发家致富的生活,喜欢的点个收藏叭!收藏决定了新文申请榜单的结果,为了下一本成绩好点,厚着脸皮求大家收藏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yswb.com。朋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pyswb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